-
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 - 登录入口它从侧面反馈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-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 - 登录入口
发布日期:2025-02-19 17:23 点击次数:176《唐才子传》正保本
正保本内页
董康影印本
伸开剩余80%董康影印本内页
李小龙
一直很心爱《唐才子传》。它是元代体裁家辛文房记录唐与五代诗东谈主的评传,既有诗东谈主的生平贵府,亦有对诗东谈主艺术得失的批评,不乏高超之见。它从侧面反馈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,为繁星灿烂的唐代诗坛留住千古不朽的剪影。
笔者第一次在大学藏书楼里见到的此书,是傅璇琮先生主编的《唐才子传校笺》,淡雅的装帧野心与启功先生的清秀题签让我十分神动——其后我一直搜求那套书,可惜只在某旧书摊买到第五册;此书多年后重版,封面野心已失去了特有的韵致,天然也购入一套,却提不起细读的兴味了。天然,二印本于今二十多年亦未重印,在旧书市集也已炒至高价,此是后话。
从孙映逵先生为此校笺本所作《校勘阐明》可知,此书最好版块是流入日本的元刊十卷本,元本其后佚失,清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八卷,天然不全。又据孙先生文,知此“元刊本”为杨守敬(清末历史地舆学家、藏书家)携归,并由黎庶昌(晚清社交家)以珂罗版影印出书,孙先生即以之为原来来整理。
两次“得”而复失
此书元刊本传入日本,日东谈主据以覆刻,是以日本传本均为十卷足本。因此,我当年在日本责任时,即相当寄望。知谈有日本古本屋,便坐窝上网检索,只东京赤忱堂有一套正保四年(1647年)刊本,天然孙映逵指出正保本“错字甚多,系属天瀑所云‘坊刻颇多很是’者之一种”,但也认为其“因刊印较早,仍然有其价值”。是以,便很思购藏一套。不外,其时关于在日本网上购书的进程不太了解,加上对富贵的价钱也有些夷犹,一来二去,某天再上网查,就发现书不见了!东谈主的豪情很奇怪,本来搜购此书是一个随缘的事,但此次“得”而复失却让我愈加执着起来,有段时间天天在网上搜罗,但愿能把前面的遗憾补上。
紧接着,新村堂旧书店的书目将近到了。那些天,我每世界楼宽绰次,就思第一时间拿到书目,依以往的训戒,淌若迟了,好书便被东谈主抢了。但新村堂阿谁月的书目偏巧缓不应急。有一天快吃午饭的时候,听到外面有汽车声,便思是不是邮局送信的来了。试着下去看一下,真是!于是,坐窝翻开目次,边上楼边挑书,忽然就看到了正保本《唐才子传》!何况,价钱竟仅仅此前在赤忱堂看到的四分之一!这下顾不上再看别的了,马上上网给新村堂发信下订单。接下来等于人心惶惶地恭候效果,第二天,宣判出来了,《唐才子传》已售出。这仍是成为事实,再晦气也无法扶助了。
纠偏版块判辨误区
我惟一接续上网搜索,但愿还能再有发现。这时,从搜索框跳出来的又是东城书店(位于东京)我曾见过的一册,我心里还苦笑,合计它又来干扰。不外,掀开页面后才发现,这并不是我原以为的日本汲旧书院影印本,而是大有来历,天然要价奋斗,但更值得保藏,便马上下单。一方面取得珍本,另一方面也算终于弥补了此前两次与《唐才子传》交臂失之的遗憾。
依学界判辨,原以为这等于前述孙先生所言黎庶昌珂罗版影印本(19世纪80年代,黎庶昌两次出使日本时候,防卫自唐、宋、元、明以来,在中国失传而流失到日本的旧籍。凡在国内失传的,或不吝以重金求购,或付资影印),过后发现并非如斯。
买到此本后,我我方也很景仰,便作了少量筹商,才发现,孙先生著述多有疏误,比如他认为杨守敬携归者为元刊本,其实那就是日本五山本(学界将在日本翻刻、付梓、影印的中国中文古籍统称为“和刻本”,其中的五山本是日本南北朝时间的刻本),现今世上已无元刊本《唐才子传》存世。天然,五山本翻雕极精,亦可当元刊本之化身,也就是说,存世最好的便属五山本了;不外,五山本存世亦极苍凉,而此影印本则又可作为五山本之化身,但此本也并非黎庶昌影印,而是董康(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)主握的珂罗版印本(有关陈述参见拙作《〈唐才子传〉散佚及日本传本考》,《北京社会科学》2021年第7期)。
淘到苍凉的正保薄纸本
虽有斩获,不外,对正保本(系据活字本翻刻,印量较大,成为很长一段时间《唐才子传》流传的主要版块)《唐才子传》,我仍未忘情。因为日本流传的十卷分内别有五山本、古活字本、正保本、《佚存丛书》本四种,除正保本外,其他三种要么极其苍凉,要么价钱动辄数千万日元。
没齿难忘,必有回响。前些年在孔夫子旧书网上,终于淘到了一套正保本。何况绝顶红运的是,这套不但品相尚可,毕竟存世三百七十多年了,最辛勤的是,此本纸张较薄(从纸张属性看,要用最少的物理体积承载更多信息,天然是越薄越好),何况在坚实方面未受影响。苟简在江户后期到明治时候,便有书坊将归拢种书以两种不同的纸印制,正如笔者在《书舶录:日本访书诗纪》第四十篇《大闲堂——常用书,无为本》中所述,薄纸本较无为本订价贵百分之三十以上,可见其辛勤。此书为日本正保(1644年至1647年)时所刊,竟亦有薄纸本,较为苍凉。
得陇望蜀,东谈主之常情。《唐才子传》在日本其实还有元和、宽永间活字本,但连日本著名藏书家森立之齐说“最为苍凉”,今可考知者,除杨守敬舶归之本外,日本亦仅静嘉堂文库及东瀛文库各藏一部汉典,是以也就存而无论。日本享和二年(1802年)又有林衡的《佚存丛书》本,此本较早回传中国,影响亦大,天然杨守敬批评说“天瀑印本即系其臆改,不尽因活字排板多诞妄也”,但毕竟亦然伏击的版块,我很思搜罗,不外市面上已极难遭受。好在天无绝东谈主之路,我其后得知上原宥芬楼于1924年曾据林衡原本影印,仅仅版面稍有收缩。其后,我趁在东京东城书店购书的契机,拿下了一套。其书首册后有中国书店的标签,标价300元,可知从国内流入日本时间并不长,便被我又买了归来。
就这么,十几年往常,也算是征集到了在日本流传的十卷版块,至于五山本与古活字本,能够只可期待在梦幻里碰见了。
(作家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化、博士生导师)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 - 登录入口
发布于:北京市